撰稿人:林奕如(中興資管所研究生)
根據Helen(2005)之定義,e-Portfolio主要是使用電子化的科技,允許老師與學生透過許多不同的媒體,來蒐集並組織Portfolio的內容,並使用超連結的方式來組織這些資料,且連結證據顯示其成果、目標或是標準。而在以往也有許多針對e-Portfolio所做的研究,其指出了e-Portfolio可以比傳統考試更敏感的展現學生的性向與能力,畢業後,能提供給企業與社會的更是一個有效的能力證明,但是即使我們了解教學的e-Portfolio能帶給學生種種益處,其卻無法在校園或企業中很有要的施行。因為學生很少會去主動的學習e-Portfolio的建置與使用,如果學生不夠積極,便不會主動的去使用它。
在與老師同學的討論中,我們談到了動機,要如何讓學生去使用e-Portfolio,甚至是自動自發的使用,其應為e-Portfolio成功的一向關鍵因素,回想起在那課堂上的談論中,我們講到了誘因,是否有什麼誘因可以讓學生主動的使用e-Portfolio系統,如同填寫問卷的禮券抽獎?更高的分數?我想,這些都不是長遠之道。於Helen(2005)中,使用電子化科技來建置e-Portfolio,很重要的一點提到Web 2.0概念中的協同運作,我們可以試著假想一種情況,在e-Portfolio的使用中,我們可以如同使用社群網站般,對他人的作品做出評論、比較,久而久之,同學們習慣性的使用該系統,如同BBS般,變成一種同學間帶有默契的傳統,如此非強迫性的動機,才能使得每位同學都會自發性的使用e-Portfolio。此外,使用協同合作的模式,也可以讓別人的評論轉變成為一種公正的評價機制,使得此一e-Portfolio的公正與公平性得到提昇。
要如何讓e-Portfolio變成同學們習慣使用的系統?對此,我們並沒有一個很完美的解決之道,但依我個人的想法,與理想的自發性使用卻有所矛盾,一個資訊系統在導入時,勢必需要一個團體由上至下的支持,甚至是強迫性的使用一段過渡時間,才有可能會在施行上較為順利,舉個例子來說,老師要求學生將作業放置e-Portfolio上,並進行批閱,甚至每隔一段時間審查e-Portfolio建置的進度等等,雖然有違自發性的原則,但經過時間推移,畢業的學生都可以提出一完善的e-Portfolio來供企業審查,久而久之,其他人也可以知道e-Portfolio所帶來的好處,進而轉變為學校的一種傳統,學生也會自發性的使用學校的e-Portfolio系統。
Categories: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Response for the "簡述e-Portfolio的定義與使用動機"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