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HU MIS

資管人素養與生涯規劃討論主題

「E-Learning 2.0」怎麼做?(Part 1)

Posted by ChenYuYi On 下午3:17 0 意見

文:陳育毅
圖:林美儀

究竟什麼是「E-Learning 2.0」?

在2007年全國計算機會議,輔仁大學梅興教授發表了他們對於「社交學習空間之建構與實驗」結果,該實驗是以E-Learning 2.0為目標建構出一個自主、合作、開放的社交學習空間(Social Learning Space, SLS),並且訂定了鼓勵學生參與社交學習的規則,以配合發揮自主學習與合作精神,而最後從系統統計與問卷發現如此的開放環境加上參與合作確實可提高教與學的效率,還達成了真正的教學相長!相當具有參考價值,值得學習其做法導入成為適合網路時代的課程教學互動方式。

接下來,將介紹其中的重要觀點,引用原文敘述的綠字部分則是為了呈現其原意,相信更能讓大家客觀瞭解原文的意思。



  • 在傳統的教學環境中,教學是以老師為中心,老師負責傳達教材,回答問題,與評量學生。
  • 隨著時空背景變化,老師已由教室中的主角轉變為演員兼導演。在某些活動中,如實習,口頭報告,討論中,課堂的主角是學生,這就是E-Learning 中以學習者為中心(Learner Centered)概念的源頭。
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從小到大,不論是什麼樣的課程幾乎都是這樣教的:老師挑一本教科書來教,一門課就只學到課本上的內容,認真一點的學生頂多也就在去圖書館找一些參考書來看。可是就算已經是網路資訊如此發達的時代,教師在課堂教學所做的改變,往往只是把依照課本抄黑板這件事改為做成在PowerPoint簡報檔播放而已,實在是難以想像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帶給學生足夠充分的學習資源嗎?這樣的一學期課程教學內容若與網路上可搜尋到的相關素材相較之下,應該是小巫見大巫吧?這樣對於網路時代的年輕學子來說應該不只是給了太少的學習內容,更不容易激起學生對學習的期待吧?(我們特別繪製了下列示意圖讓大家瞭解這樣的意義)




  • 在傳統1.0的學習模式是以學習者與學習主機間溝通(Client/Server)為主
  • 過去的學習平台通常包括LMS/LCMS(學習管理系統/課程內容管理系統),這些系統多屬於封閉式且開發的成本較高。
  • E-Learning1.0的教材多是以靜態結構化課程型式呈現,以集中方式放在伺服器端。內容分類是由教材編輯者設定,主要教材內容雖能分享但也是固定的。
  • 不論是學校,企業或個人的終生學習,E-Learning1.0 的學習者主要是透過課程網站連結,遵循教材分類與順序學習。
現在採用E-Learning 1.0輔助教學的課程已經相當普遍,不過就本質上來說,僅僅是將授課教材轉換到網路上而已,並沒有讓學生可以善用網路資源來提升其學習效果。?(我們特別繪製了下列示意圖讓大家瞭解這樣的意義)





  • 在2.0 時代強調互動與合作性,學習者以開放分享方式與其他學習者互動。
  • 新的學習平台通常建立在Open Source上,並且強調和其它應用的混搭(Mesh-up),開放式平台也降低了建置成本。
  • 在E-Learning2.0環境下的教材,則更具多元性與動態性。學習標的本身就可能是動態的,譬如可編輯之筆記,可分享的Tagging標籤與內容等。經由老師或合作過濾(Collaborative Filtering)與溝通的過程,由群體智慧聚合出加值的分散式學習物件(e.g. del.icio.us)。學習者可以透過RSS或Atom技術,以內容連鎖聚合( Syndication/Aggregation)的方式,自動接收動態的教學訊息或內容,並方便的加值為個人化的知識。
  • 在 E-Learning2.0環境下,學習者透過加強版的Blog/Wiki與課程,老師、還有其他學習者形成分散式連結。經由自訂Tagging 與自己的分散式個人記錄(e-Portfolio), 學習者比較容易達到個人化自主學習(Self-Directed Learning)之目的。學習者依本身條件,使用最合適的教材與速度來學,這種方式隱含著因材施教的作法。學習者在自己Blog上的e-Portfolio及學習記錄,不但是其終生學習的一部分,在未來也可能成為進修或求職時專業態度與能力判斷的重要參考指標。
就E-Learning 2.0來說,教師不能只是把教材放在網站上,而是應該導引學生更投入善用網路資源成合作學習之目的。老師不再是擔任唯一主導與規範學習範圍的角色,老師比較像個導演要激發出一群演員發揮專長讓學習的過程像一齣戲排演過程那樣精彩,讓學習的內容更加豐富。一開始,老師是對課程專業最能掌握的人,也是扮演整個課程教學資源管理者的最適當角色,但也因為學生分享的資源有可能是老師不知道的, 學生也可能對課程產生貢獻,如此最能達到教學相長(Learn from Teaching)目的。(我們特別繪製了下列示意圖讓大家瞭解這樣的意義)





在原文的實驗過程中,就是善用一些自由軟體與免費的Web2.0平台建構出社交學習空間(Social Learning Space, SLS),讓學生在習慣在這樣的SLS環境進行自主學習、學習管理、合作學習:

  • 自主學習
    SLS提供每位學習者一個學習筆記的空間,課程Blog則作為共同資源與課程管理中心。透過開放的線上教材學習,每位學習者能夠依自己的狀況自行調整學習的進度深度記錄並且持續記錄在個人Blog上,進而成為自己的學習記錄,加強自主學習的效果,除此之外學習者的經驗與貢獻又可再聚合成為新的教學資源。
  • 學習管理
    透過課程與學習者個人Blog為基礎所形成的e-Portfolio,學習者可以記錄自己的學習歷程,加以檢視以得知個人需加強的部份,Blog本身簡易的記錄性,更加速學習者學習管理的速度,學習資料也得以保存在網路上,可作為終身學習的場所。
  • 合作學習
    利用 RSS/Atom與Trackback等回饋機制,及整合之其它Web2.0應用(e.g. del.icio.us),不同的資源可以串連在一起,結合了多面向的使用者,更可提供各種不同需求的學習者所需的資訊,建構出知識與社群的龐大鏈結,成為一個分散式的學習網絡。不但創造了個人的學習資源,任何人都能因此受惠。





輔仁大學梅興教授將這樣的學習模式套用到這些課程:網際網路運算、無線行動技術與應用、演算法、大學入門、分散式系統、XML技術與應用、Web 基本原理與技術、Web2.0 技術與應用,參與學生約300 人。

  • 每一門課程SLS皆有獨立的Blog做為課程公告與記錄。
  • 每一位學生皆有自己的個人Blog做為學習記錄與e-Portfolio之用。
  • 課程的主要網路教材資源都已獨立存放在開放Web2.0 社交書籤(Social Bookmarking) del.icio.us帳號內。
  • 每位同學也被要求在del.icio.us建立與管理自己的學習資源庫,並與課程資源相連。
  • 學生可在課程Blog上直接發表或回應文章,也可以引用(Trackback)方式在自己的Blog上發表課程主題相關文章,寫筆記心得或缴交作業。

每個課程的實施也需要配套機制來鼓勵同學參與,其採取的策略如下:
  • 鼓勵參與
    SLS系統可追蹤記錄學習過程取出需要的記錄,老師設定課程Blog參與的最低標準:(包括主動發表啟動討論,對他人文章的迴響,引用課程討論回個人Blog 討論的次數等) 。課程Blog 的首頁上也加入所有學生的個人Blog 的連結,以方便參考並產生競合關係。
  • 獎勵與補救機制
    包括了預習獎勵,貢獻獎勵,與缺課補救等三部份。為落實預習提高學習效率,在預定課堂講授日期前,發表該主題的文章,獲預習獎勵加分。學生可建議加入課程del.icio.us 新的資源,經老師核可後,獲貢獻獎勵加分。最後,因故缺席可以用SLS參與來抵扣缺席記錄。
  • 避免抄襲
    鼓勵同學使用創用CC(Creative Commons)來保護著作財產權。
  • 增加平常考
    避免同學大考前才讀書,每門課程均有3-5次平時考。系統設定考試與作業提醒,同學透過RSS會在被經常提醒。
  • 專題與題目選擇
    有分組期末專題的課程,同學被要求使用Web2.0 Basecamp軟體來記錄與管理專題計畫執行。依課程特性採取自選或指定兩方式,指定題目時則以網路競標方式進行選題。
  • 互評機制
    在學習 Blog 與專題部分,本實驗設計了自評與互評機制以鼓勵同學參與。互評又包括了跨組專題互評及組員貢獻度互評兩種。一方面避免老師主觀認知影響評分公正,另一方面也鼓勵同學全面參與。
其實驗的問卷分析就不在此詳述,請大家參考原文內容,在此將其結論列出如下:
  • 在整合Internet服務的開放式學習環境SLS中,學習者在使用上多能被吸引。
  • 利用 RSS等機制來提醒及獎勵學生,跟以往的傳統課程比起來在作業繳交以及貢獻度上都有明顯的增加,學習者在使用工具上也都能快速上手,但是尚未養成使用習慣。
  • 新一代的學生(Digital Natives, or N-Gen)比較習慣於使用Blog 與即時的回應。
  • 學習者主要利用晚間的短暫時段來進行學習,這表示學習者能夠運用來自我學習的時間很瑣碎且很短,所以在學習時透過SLS 開放式的學習,可以讓學習者快速且較有效率的學習。
  • 積極的鼓勵參與策略,可以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
  • 參與後能形成教學相長貢獻的比率雖不高,但是在同儕之間有互相學習的效果。
  • 宣導個人學習資源(Portfolio)管理與學習入口觀念,配合積極的鼓勵參與策略,可以加強學習者的自主學習。





延伸閱讀:
新世代E-Learning 2.0創意教學建置與實驗
華語教學分享館:Web 2.0時代的華語教學
開放式課程與數位學習的現況 (2007年開放式課程與數位學習創新應用國際研討會)
e-Learning 2.0 讓喬山員工『自己就是大明星』

Categories:

0 Response for the "「E-Learning 2.0」怎麼做?(Part 1)"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