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HU MIS

資管人素養與生涯規劃討論主題

「E-Learning 2.0」怎麼做?(Part 2)

Posted by ChenYuYi On 晚上7:42 0 意見

文:陳育毅
圖:林美儀


在2008年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舉辦的研討會中,陳冠廷工程師發表一篇 「當Web2.0遇上E-Learning」報告,提及Web 2.0相關的成因與影響,探討數位學習及企業變革之相關議題,最後則提供了相關企業導入Web 2.0的發展方向與考量重點。


不過,大家不應該只是問「學習2.0是什麼?」這類的Know What問題!而是應該問「學習2.0的狀況中,傳統與創新的混成搭配,該怎麼配?」這樣的Know How問題才對!這是陳冠廷工程師在 另一篇文章「e-Learning 2.0:如何混的漂亮?」強調的觀點。 更重要的,在這篇文章中還引用了很重要的一個教育學說~「鷹架理論」,其認為E-Learning 2.0是符合鷹架理論的道理(下列引用原文敘述的藍綠字部分則是為了呈現其原意):
  • 在新一代的學習2.0的混成式教學中,或許就是考量類似鷹架理論的解釋,原本的正式學習(Formal Learning)模式仍就固定且執行,但透過Web 2.0或e-Learning 2.0的精神上非正式的(Informal Learning)部分,來做為鷹架,輔助學生在正式學習之外,自行選擇適合的輔助鷹架結構,來提升原本學習的成效性。
  • 鷹架理論中提到的支援包含:資源、指導等,如果站在教學者的立場觀察,老師的教學目標不是完整的告知學生知識的內容跟答案,而是提供一些基本的概念跟最普及性的想法,然後讓學生自行發揮解決問題的能力或是找尋解答的能力,來尋找相對應的答案(或知識),而在這樣的過程中,前一步的基本概念教導,是使用傳統的正式學習模式,然後丟出一個問題或概念,讓學生自行協同合作去找尋合適的資源來解決。
  • 例子:老師告訴學生說:今天要學習的是魚缸的生態系統,魚缸裡面大概會有的元素會有魚、蝦、水草、打氣機、石頭與土、燈…等生物與設備,然後這些物件的基本外觀大概是什麼樣子,如何運作等基本先備知識。而學生則是透過網際網路的資訊、或是特定資源庫所搜尋的資訊,甚至是透過去訪問水族館的老闆等教學活動,來建構最後水族箱裡生態系統的各項知識。而當中在學習活動的過程裡,我們是否就可以提供完善的、支援度高的網際網路資訊搜尋系統,或是完善的教學資源庫系統,又或是豐富的專家知識網絡,讓學生能夠在這其中,找到他們所需要的各項知識片段,建構腦中的知識網路,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 老師更可以在一步一步的階段性中,從一開始提供相當豐富的資源,也就是完整且密佈的鷹架結構,讓學生可以輕易地找出問題的解答,一直到後期慢慢地拆除鷹架,漸漸地減少所能提供的幫助,讓學生在一次一次的練習中,自己慢慢建構出屬於自己的一套學習模式。這樣子的模式,或許在現在Web 2.0發酵的時代,這種訓練方式,才是對這些面對未來變化更多、更快環境的孩子們,更適合的方法。



認同E-Learning 2.0觀念之後,接下來要投入的就是如何建構出可以實施E-Learning 2.0的環境,我們可以看到在學術界提出一些實驗平台,產業界也開發出這類的系統產品:





不過,真的需要設計或採用這些學術雛形系統或商業產品嗎?如果仔細斟酌這些平台所設計的功能,真的是支援E-Learning 2.0的最佳平台嗎?或者是去混搭既有的Web 2.0平台就可以達成更具有擴充彈性的E-Learning 2.0模式呢?譬如想想看下列平台是否可以善加利用:

Categories:

0 Response for the "「E-Learning 2.0」怎麼做?(Part 2)"

張貼留言